管理原则在团队管理中的作用

有原则决定了你在遇到困难时候能坚持多久。而原则的产生在于你对事情的理解到哪个程度。目标的价值有多大,是否值的你一直坚持。

我孩子的故事

我孩子在读一年级,前段时间由于他特别痴迷玩电子产品,往往开始玩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,最终和他沟通一起制定了周一到周五不能看电视,不能玩电子产品的约定。但是在他在学校完成了每天我们约定的目标,最终达到奖励数量后(之前和孩子约定好的表现每天给他贴星星,达到一定数量后进行奖励),提出买一个蚕宝宝,然后就给他买了。晚上回家就提了一个看蚕的视频的要求,当时想孩子对蚕好奇是好事就同意了。接下来几天他就陆陆续续的提出想看蚕宝宝视频的要求了。终于我意识到这是好像有问题,如果持续这样那么之前的约定就形同虚设了,他又会一直玩电子产品了,因为我明白孩子的习惯会对他产生巨大的破坏,我坚决不能接受的,所以我坚决的拒绝了他,最终他又回到了原来的路径上。

我们分析一下事情的整个过程,制定了一个约定,但是他是难以主动去控制自己执行的,最终因为一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要求想要打破整个约定,最终就会导致这个约定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。

再想到平时团队管理的一次经历:

曾经我为了培养团队技术氛围,锻炼团队成员的表达能力,制定了一个周期性团队内部分享的机制,最终由于团队内部分享形式化太严重,又有团队成员以其他看上去合理的理由,放弃了一两次分享,最终这个约定最终被悄无声息的放弃了。

回过头来反思这2件事情:

  • 最终结果:和孩子的约定还是如期的执行着,团队分享机制被悄无声息的放弃了。
  • 提出约定的时候,虽然技术分享是大家达成的共识,但是对于自己技术的独特性并没有认知,老是觉得自己懂的别人也懂。分享过后其它人可能也不感兴趣。同时我自己也对坚持分享支持的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。换句话说整个团队并没有形成对这个约定的价值认知,我自己也没有形成原则。而与孩子的约定是价值认知是明显的,我的原则也是明确的,如果一直玩电子产品会对他又不好的影响,他自己是知道的,父母监督这个条件也是可以做到的。
  • 事情最终阶段,与孩子的约定我坚持了自己的原则。而分享机制我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,换一个其它路径去实现。自己内心也放弃了,所以才导致虽然这个是好的目标但是也没有把它做成功。
  • 那么这个分享机制最终如何才能成功呢?现在看来分享之所以不成功本质上我没有对这个事情形成清晰认知,明白它的价值,找到不可以放弃的理由,形成自己的实行原则,所以自己就放弃了。现在来分析,分享机制好处其实有很多,提升整体技术能力,演讲技巧,推动团队产出技术工具促进公司业务良性发展,长期来看还会提高团队产出,增加团队在大部门内的影响力,自然可以拿到更多资源,功利点看可以作为做大团队蛋糕盘子的突破口,这些任何一点都可以是不可放弃的理由。可对当时的事情来看对听分享的人没有太多帮助,导致并没有合理的正向反馈,对于分享的人也没有明显的好处,针对这些问题其实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产生一些正向反馈,甚至和要分享的人一起讨论具体分享细节,比如选题,演讲技巧,分享得失。这样的整个事情才可以完成一个闭环,分享的人有成就感,这样大家才会乐于分享,长期来看自然会产生一些对公司业务有利的技术产出。

总结起来,无论是和孩子还是团队的约定都应该慎重提出,明白它的价值,形成不可放弃的理由,最终提炼成管理者的管理原则。制定实现路径,考虑参与各方的得与失,在实现过程遇到困难和问题自然可以坚持原则,最终好的结果而努力。没有原则,产生放弃的念头后,执行放弃动作的试错成本是很低的(毕竟你不能无端强制去增加试错成本,这会激发参与者的逆反心理,最终甚至演变为激烈的对抗而导致失败,这与管理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),一次次的尝试,最终就会成功放弃掉。